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润物无声”、“启智润心”。 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员干部作为新兴时代的先行者、精神文明的先锋队,必须要在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要在学习上坚持业精于勤,要在工作上坚守初心使命,在不断学习中铸就理想之魂,这样才能增强党员干部比、拼、争的意识,练就埋头苦干的真把式、雷厉风行的快把式、追求卓越的好把式,始终保持学习精神,敢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不断增强自身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转观念、提能力、改作风,以过硬能力担起振兴发展重任,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在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培养根基,铸就国民之魂。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榜样,有无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用好先进典型、模范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好榜样“标杆”“明灯”“指南针”作用,树立好人民群众的“看齐意识”。这就要求,基层青年干部要以理服人、以德育人,积极把自己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运用到每一件涉民小事中去,并坚持做到讲正气、不偏不倚、不怕吃亏。同时,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翻阅相关法律、道德、心理等方面的书籍,时常和老同志、村两委拉家常式交流沟通,摸清实际情况、学习工作技巧。秉持着“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的信条,勤快做好每一件琐事,做好基层榜样,当好人民“生活教师”。 以美聚力启智润心。“感受美,让传统文化活色增香”。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说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文化人、以文润心,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用现代艺术手段演绎传统文化,用优秀的文创产品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要以文创业、以文富民,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激活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旅游和文创产业,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让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活力,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川巴中经开区党建工作部 魏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