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
翻开2022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画卷——
一场场理论宣讲入脑又入心,党的声音传遍巴中大地;
一台台文艺盛宴进基层社区,文化力量不断催人奋进;
一篇篇新闻报道接地气冒热气,时代发展故事激荡人心。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主线,全面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守正创新,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迈上了新台阶,汇聚起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高举伟大旗帜 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伟力激荡巴中,党心民心极大凝聚。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结合,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发力,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大兴学习之风,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
全市上下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围绕“十个明确”“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通过专题学习、列席旁听等方式,不断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如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已化作干群心声,成为不可撼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注重生动鲜活,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2022年11月7日,冬日暖阳照进了巴州区水宁寺镇新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党支部书记何毅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话题,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庙村实际,进行理论宣讲,引发大家强烈共鸣。
两个多月时间,我市创新“文艺+理论”“互联网+理论”宣讲模式,打造“翻山铰子”宣讲队、“响网巴中”等宣讲品牌开展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宣讲1万余场,推出解惑解渴的新媒体宣讲作品150余期,以鲜活的表达、生动的阐释不断“圈粉”。
拓宽研究视野,真理光芒照耀前行道路——
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巴中市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主动服务市委中心工作,启动社科人才库、成果库、项目库建设,规划立项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36项。《将川陕苏区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等25项重点课题的推出,让哲学社会科学影响力逐步扩大。
思想在汇聚,力量在凝聚。一次次研讨,一场场宣讲,一项项课题,让真理之光照耀巴中大地,凝聚起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壮大主流舆论 赋能老区振兴
党的二十大,是2022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一年来,全市新闻舆论战线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线,浓墨重彩开展新闻宣传、有声有色推进社会宣传,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提供有力思想支撑、舆论支撑、文化支撑。
突出主题主线,大会宣传浓墨重彩——
聚焦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会前,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走进老区看新貌”等大型主题采访,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集中聚焦巴中,多媒体、重笔墨展现革命老区新貌,最立体、最充分展示巴山儿女精神特质,奏响了巴中新时代的铿锵足音。会中,“巴中元素”屡屡刷屏,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要中央主流媒体密集推出巴中相关报道,频频关注巴中代表的心声,第一时间传递巴中代表与党的二十大同声共鸣的故事。会后,重点围绕全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举措,展现了全市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的具体行动。
“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一篇篇鼓舞人心的报道激发了巴蜀儿女迈步新征程的豪情壮志,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稳、防、提、创”四字策略,笃定聚焦发展、改善民生、守住底线“三件大事”,呈现出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新气象。
唱响正面声音,重大主题宣传澎湃有力——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一年来,全市新闻战线牢牢把握主旋律引领舆论、正能量团结鼓劲要求,聚焦省委、市委重点工作和重大节庆开展策划,积极深入调研、不断锤炼“四力”,用务实作风、清新文风讲述奋斗征程,用融合手段、全媒呈现描绘出壮美图景。
围绕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等主题,聚焦巴人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会,在中央、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刊播涉巴报道5000余篇。特别是围绕全面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推出“南江黄羊”“巴山肉牛”“茶叶”等系列报道15篇,其中“巴山肉牛”系列报道推出后,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省级主流媒体广泛转发关注。
服务中心大局,凝聚信心力量——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数百名新闻工作者逆行而上,深入社区、村庄,进入隔离治疗医院等战“疫”一线。他们用权威的声音、温暖的举动、详实的报道,宣传防疫政策措施、开展抗疫舆论引导,及时反映党委政府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生动展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最美画面和感人瞬间。
此“疫”之后,新闻工作者会更加不屈,在抗击疫情中锻造的精神风貌、涵养的精神气质,必将成为我们战胜困难挑战的精神财富。
坚持底线思维,意识形态向上向好——
一枕临流水,一网通天下。一年来,巴中市印发《市级部门网络综合治理权责清单》,形成综合管网治网强大合力。开展扫黄打非、护航、清朗、打击新闻敲诈等专项行动,全面整治网络乱象,组织网络安全、广播电视等安全大检查,持续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加快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有力维护了广大网民的共同精神家园。
强化价值引领 培铸强国之魂
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既向往“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也向往“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这一年,巴中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这是对红色基因的敬重与传承——
2022年11月14日,“红旗漫卷大巴山——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专题图片巡展”在巴中人民广场开展,一段段详尽的文字、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再现了艰苦卓绝的川陕苏区岁月。
这一年,巴中市深入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建立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巴中市红色文化地图》,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红军精神代代传”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这是对“好人文化”的唱响与礼赞——
“我只要活着一天,就要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直到我的生命结束!”2022年12月5日,第五届巴中市道德模范巡讲交流活动现场,1536个孩子的“兔妈妈”、第七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张彦杰所作的主题报告感人至深,在场观众几度落泪。
这一年,巴中市大力挖掘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巴中好人”“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承办2022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推出“中国好人”“四川好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9人,表扬“巴中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巴中市道德模范”“最美诚信巴中人”118人次,在全市上下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这是对文明实践成果的巩固与拓展——
“考考大家,我们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2年3月23日,一场以“聆听红色故事·培养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在巴州区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不少群众争相回答。
这一年,按照“五有”要求,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县乡村三级全面建成,在全省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深化“三色原动力文明加油站”文明实践品牌,有效打通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市54万名志愿者、20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团体)活跃在城乡街道,开展携手抗疫、金秋圆梦等志愿活动5000余场,志愿服务实现“要我为”到“我要为”的自觉转变。
这是对文明创建活动的深耕和厚植——
2022年12月29日,巴州区东城街道鼓楼社区书院小区入口,几张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记录了小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外地回巴的杨朋惊喜万分:原来杂乱的小区花园,如今绿化优美、设施齐全;原来脏乱的楼道墙壁,如今全部刷白翻新……
这一年,巴中市加快推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十大专项整治和网报资料提升行动,聚焦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治理,坚持把主要街道、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问题整治提升作为工作抓手和突破口,紧盯城市堵点、管理难点、市民痛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创建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繁荣文艺事业 增进文化自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北有“草原文艺轻骑兵”,南有“巴山文艺游击队”。巴中是一方文艺的热土,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你看,文化新篇写在巴中大地——
2022年,巴中市成立巴文化研究会和晏阳初研究会,举办晏阳初国际学术论坛、“问语巴文化”学习论坛,编印《巴文化天地》季刊,巴文化中心和晏阳初故里名片持续擦亮;为充分挖掘研究阐释川陕苏区历史,推动川陕苏区精神进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编印《川陕苏区100个红色经典故事》,开展100名党员干部讲100个经典红色故事大赛,加快推进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建设,“川陕苏区首府”享誉全国。
你看,文艺小市扛起了时代大旗——
“六个一”文艺精品奖励办法激发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创作态势;“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架起泛巴区域文化桥梁;陈智林、贺享雍、何学斌大师(名家)工作室引领文艺人才各展风华;繁荣文艺创作推进会成功召开,开启文艺发展新征程。优秀文艺作品《蜀道》获中国群众文艺最高奖群星奖;《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歌曲《星火》获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平教之路》《胡杨林之恋》、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川剧《红漫巴山》、独幕剧《家书》等文艺精品迭出。巴中以“小市扛大旗”的责任担当,迈入全省文艺工作第一方阵,谱写了文艺繁荣新篇章。
你看,文化马车拉动了发展大局——
召开首届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大会,通江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巴山美村·父亲原乡”特色小镇开门迎客,高水平举办巴人文化艺术节、光雾山国际红叶节、诺水河国际溶洞节、茶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巴中文旅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平昌双城村等6个村镇获评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通江诺江镇等5个乡镇获评省级魅力乡镇,南江县方昕、巴州区候佳梅等获评省级文化能人和乡村代言人,充分彰显乡村文化盎然生机。
历史写下光辉过往,时间掀开崭新一页。
站在新的起点,巴中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守使命、扛起担当、勇毅前行,全面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汇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