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巴中石窟文化内涵,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以古今唱和书写南龛石窟经典诗歌的方式助力“四龛福城”文化品牌建设,近日,巴中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联合巴中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南龛摩崖造像主佛区广场举行“知微堂——诗意有声·诗咏南龛”诗歌分享活动。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冯亮(主持工作)参加活动并致辞。 活动以“诗咏南龛”为主线,从古今吟咏南龛的诗歌中精选10首涵盖不同风格与主题的经典作品,并邀诗人、朗诵艺术家以及巴州区第一小学学生代表团队联袂演绎,通过诵读、分享、唱和等环节,将诗歌艺术与石窟文化深度融合,为现场观众搭建起诗歌与文化遗产对话的桥梁。活动中,文保中心专家还围绕南龛石窟的历史脉络、艺术价值及历代文人诗作进行了深度解读,通过剖析诗歌创作背景,生动展现了石窟文化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 此次活动是市知联会“诗意有声”品牌活动的第二期,旨在以诗意的眼光欣赏巴中,通过以专业领域知名人士带动参与,以文艺的方式专业呈现诗歌之美、吟诵之美,共同营造小众、专业的诗意氛围,为全力打造“四龛福城”文化品牌助力赋能。 据悉,巴中石窟始于梁魏,续于隋,盛于唐,历代增铸,形成今天斑斓玲珑、栉比相连的石窟群,是流经千年的美育教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南龛摩崖造像是巴中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石窟造像群,而南龛古寺、南龛石窟一直都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从严武的古楠木诗,到杜甫、羊士谔等历代文人墨客的共鸣题咏,石窟与诗歌,共同成就了南龛石窟作为巴中宗教遗迹与人文唱和的双重地标,也为“四龛福城”文化IP打造注入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