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7月12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高升社区上游村五社,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如银链般蜿蜒山间,彩旗与欢歌在巴山深处交织成动人的图景。这条被乡亲们唤作"拥军路"的乡间小道,不仅让戍边军人王海龙的家人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出行难题,更以"军民共筑连心路"的佳话,在蜀水巴山间续写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时代新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半寸丹心半寸金 "离家十六载,守边志愈坚。"王海龙的名字,在村里是"忠勇"的代名词。这位扎根军营十六年的战士,此刻正驻守在祖国的边疆,用青春与热血践行着"保家卫国"的誓言。而他远在大山深处的家,却长期被一条狭窄泥泞的土路困住——每逢雨季,道路泥泞不堪,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成了难题。这条"梗阻路",成了悬在军属心头的"烦心事",也牵动着有心人的心。 巴中市新联会新媒体分会专题部主任王安现偶然得知此事,望着地图上王海龙家与边疆的距离,心中百感交集:"战士在前方站岗,家里怎能有后顾之忧?"他想起古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更懂得"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的深意。于是,一场为军属排忧解难的爱心倡议,在他的奔走下悄然展开。 千金散去还复来 一片赤诚照汗青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当王安现将王海龙家的困境告知巴中市顺义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刚时,这位企业家的回应掷地有声:"军人守护国之门,我们当护军之后!"没有丝毫迟疑,杨明刚当即决定全额捐资修路,用企业的担当为这份拥军情"添砖加瓦"。 从勘测设计到破土动工,短短数月间,这条宽3.2米、长近200米的水泥路便宣告完工。8万元的投入,在杨明刚眼中,远不及"军人保家卫国"的价值千分之一。"战士守疆土,百姓守后方。他们在边疆扛枪,我们在故土为他们把家守护好,这是最朴素的道理。"通车仪式上,杨明刚的话语如巴山松涛般恳切,"古人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做企业的,更该有这份家国情怀。" 一径通途连万里 军民同心照汗青 "路通了,心暖了,底气更足了!"站在平整坚实的水泥路上,王海龙的家人眼眶湿润。这条路的尽头是家,起点却连着千里之外的军营——王海龙所在部队得知此事后,专门发来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感动:"蜀地乡亲的深情,如巴山夜雨般滋润心田。这份关怀,是我们戍守边疆最坚实的后盾!" 古人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条"拥军路",宽不过3.2米,长不足200米,却丈量着"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的家国大义。它是爱心企业家"达则兼济大义"的担当,是媒体人"铁肩担道义"的热忱,更是千万百姓"拥军优属"的真情流露。 如今,行走在这条路上,脚下是坚实的水泥,心中是滚烫的暖流。它如同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巴山蜀水间,默默诉说着:军人的奉献从不孤单,因为身后有亿万人民的守望;祖国的安宁从不偶然,因为军民同心,便能筑起比长城更坚固的钢铁防线。而这,正是"军民鱼水情"最生动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