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中市对外宣传服务中心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平昌县​推广畜禽粪污新技术 探索种养循环新模式

2022-8-11 08:41|编辑: 石凤琼| 查看: 23889| 评论: 0 |来自: 巴中生态环境局

放大 缩小
简介:巴中市平昌县成功研发推行畜禽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技术,利用复合微生物菌群及相关酵解原料,将畜禽粪污及时固态化酵解成有机粪肥,有效破解环保投入大、资源耗费多、群众投诉多等瓶颈,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 ...

巴中市平昌县成功研发推行畜禽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技术,利用复合微生物菌群及相关酵解原料,将畜禽粪污及时固态化酵解成有机粪肥,有效破解环保投入大、资源耗费多、群众投诉多等瓶颈,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新模式。

突出科技引领,全力破解肉牛产业发展瓶颈

专班研发“一股劲”。坚持把畜禽粪污生态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作为养殖污染防治的重大科研课题,成立研发专班,成功研发畜禽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技术,于201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实现肉牛、生猪、家禽等畜禽粪污处置零排放、零污染和资源化利用。目前,该县研发专班正与川农大、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所洽谈,全力攻克拴养高密度育肥肉牛和奶牛的粪污处置技术。专项培训“一盘棋”。依托县职业中学、农广校、农机站三大平台,采取技术持有企业主导、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补贴模式,将畜禽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技术纳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要内容,通过“现场参观+专题讲座+实践指导”方式,培训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200余人,每个肉牛规模养殖场至少落实1名专业技术员、每个家庭农场1名畜牧员联系指导,切实提升肉牛养殖粪污处置技术水平。基地建设“一体化”。推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模式,培育欣昌林生态牧业公司建成年产10万吨有机肥标准化加工生产线,按照180元/㎥收购农户畜禽粪污,开展有机肥标准化加工;动员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开展牛棚升级改造行动,按照每头牛8—10㎡的标准,合理划分肉牛养殖空间布局,实施饲槽改造和地面硬化,构建起集肉牛养殖与粪污快速固态化酵解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已完成30余家养殖大户6万余㎡牛棚改造。

把牢关键环节,高效完成畜禽粪污资源转化

原料采集本地化。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两手抓,结合复合微生物菌群酵解需要和秸秆禁烧、森林防灭火等政策要求,创新采用本地农作物秸秆、树枝落叶等干粉料作酵解基质,风化土壤粉作酵解介质,酵解基质与介质水分含量控制在10%以内,并按2:1标准制成冬暖夏凉的牛床垫料,切实降低环保成本,有效改善肉牛圈养环境。发酵工艺便利化。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将复合微生物菌群覆盖到牛床垫料后,依靠肉牛自然活动完成粪污与酵解原料的混合搅拌,24小时内完成有机物酵解和病原体灭活,年均节省肉牛养殖清粪费用200元/头,1名工人可完成500头肉牛养殖工作,肉牛养殖死亡率由3%下降到1%,初生牛犊成活率显著提升。粪污处置资源化。坚持精细化管控、市场化运作,酵解原料含水量达40%左右、有机质含量达45%以上时,及时收获有机粪肥,并按350元/吨销售给有机肥标准化加工厂,每头育肥牛有机粪肥年收益逾3000元,实现粪污处置资源回收利用。

坚持长效联动,充分激活生态循环综合效益

全面推广壮大肉牛产业。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金融资本撬动、全产业链拉动“三方联动”,以大巴山牛牧业集团为龙头示范推广,安排资金2000万元、发放“兴牛贷”5000万元,带动建成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个、100头以上家庭农场63个、10头以上养殖大户125家、良种繁育场1.5万㎡,响滩A级屠宰场加快建设,申报认证肉牛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养殖场21个。绿色引领实现种养循环。坚持种养协调、循环利用,实施有机肥还田改土、秸秆青贮、秸秆加工商品化基质工程,推行“肉牛+饲草”“肉牛+粮油”“肉牛+茶叶”等农牧循环模式,带动打造10万亩优质天府粮油核心基地,发展饲草产业1.6万亩,巩固提升茶叶、花椒标准化示范基地两个10万亩,形成种植、养殖、加工“三位一体”农牧循环发展体系。利益联结促进农民增收。建立“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专合组织与家庭农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行统一良种牛苗供应、统一动物疫病防控、统一粪污处置技术、统一粪肥和育肥牛收购“四个统一”,并通过制作酵解基质赚酬金、养殖园区务工赚薪金、入股专合社赚股金等方式,辐射带动4.2万农户年均增收4600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推荐阅读

客服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