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巴中市召开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展示过去十年巴中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进展与成绩。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沈昌文主持,巴中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晓峰作主发布,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和市生态环境局就相关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回答记者提问。 王晓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巴中市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呵护巴中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美丽中国老区样板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革命老区焕发绿色生机。市委、市政府紧紧把握国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机遇,立足区域生态优势谋篇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重大发展定位,“川陕苏区首府•秦巴生态名城”绿色生态美誉度持续提升,绿色发展后劲十足。 环保党政同责全面压实。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创新完善市、县(区)党委副书记统筹协调、政府副职负责主抓的生态环境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近年来,巴中环保“党政同责”和目标绩效考核位居全省前列。 人人参与环保氛围浓厚。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工程,全省创新开播《生态巴中》周播电视专题栏目,在全国率先编制《巴中市中小学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读本》,在全市中小学校试点开设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积极开展绿色创建行动,累计创建绿色学校37所、绿色社区96个、绿色家庭230户、节约型机关116个。 环境质量历史最优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自2017年成功晋级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市以来,巴中环境空气质量一直持续保持和改善。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5.6%,较2015年提升4.7%,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33.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7.9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部清零。 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向好。建立巴河流域上下游水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累计整治污水直排口329个,消除5条黑臭水体。巩固(新造)水源涵养林5589亩,河道采砂厂全部取缔,1100余条河流、824座水库全部实现岸绿水清。6个在用县级以上城市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91个乡镇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土壤和固废环境安全可控。完成全市129座加油站417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建成68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4.1万亩次,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危险废物安全利用处理率达100%。 “两山”路径加快转化 生态示范创建成效卓著。坚持市级统揽、县(区)先导、全域推进,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县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73个,省、市、县(区)绿色生态家园13万余个,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命名实现县(区)全域覆盖。 城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65.8%、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2%。巴州区、南江县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县(区),巴中创新探索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445”模式和“四个一点”众筹污水治理运维费用保障模式等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绿色生态经济势头强劲。组建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4A级景区22个、国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8个,全市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培育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1+3主导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三五”末,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9.88%,较2011年提高17.1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2.37%。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环保问题整改动态清零。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排查等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5%。第二轮央督移交的115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巴中连续10年未出现一例重大国、省生态环境负面典型。 生态治理修复有效推进。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30平方公里。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绿盾行动”,累计完成40余个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销号。取缔和处置渔船 1029 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794.6平方公里、修复废弃矿山45.9公顷、落实耕地保有量2531.6平方公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179.8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44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7%,湿地保护率达100%。 环境监管执法严格高效。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常态化开展执法大练兵、利剑斩污等专项执法行动。畅通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成立“环保法庭”“环保侦查大队”,累计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300余件。率先建立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全媒体公开通报曝光制度,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9起。十八大以来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745件,处罚款5489万元。 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巴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环保税改革,累计征收环保税3783万元。完成生态环境机构、垂管、综合行政执法“三项改革”,新配发执法车辆23台,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统一着装,生态环境队伍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纪法保障更加有力。先后颁布实施巴中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涉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8部,创新印发《生态环境保护述职检视评议办法》《重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等,累计追责问责46件。 环保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12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6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建制镇达90%以上。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4个、噪声监测点232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视频监控全覆盖。 |
为盘活利用好闲置低效资产资源,充分发挥资产资源效益,根据市财政局《关于推进闲置低效资产资源[详细]
在四川通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二楼,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刺绣的芬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