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眼一盘棋,在“谋划”上下功夫 面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一新职能新任务,以聚焦目标、科学谋划为前提。始终坚持科学研判、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一)站位全局谋统筹。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明确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6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目标。同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纳入2021年全市“10大民生实事”之一,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综合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双目标”考核。 (二)统筹力量谋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切实做到横向联动、纵向协调。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大力实施全市“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巴中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根据职能职责,分年度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目标、具体任务。5个县区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科学界定不同类型治理模式、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并因地制宜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 (三)注重量化谋推进。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每季度定期研究“三农”工作的重点,会同市环委办、市目标绩效办等部门,变结果督导为过程监管,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按照前期工作、建设过程、竣工验收、运维管理等4个阶段,以查看立项文件、施工现场、资金拨付单、是否稳定运行等可量化的指标,实行日常检查、阶段督导、季度通报、年终考核,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落实。 二、上下齐发力,在“保障”上出实招 始终坚持紧盯重点、协调联动、强势推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能单打独拼,综合发力、强化保障是关键。 (一)抓住关键,压实党政责任。为全面压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巴中市率先在全国全省创新出台《巴中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市委书记、市长生态环境保护共性、个性责任,按照责任全覆盖原则,对每一位涉生态环境保护的市级领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了细化、实化,切实做到责任到岗到人、不空不虚。为有效压实县区、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创新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述职检视评议办法》,每年集中组织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级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开述职,并将评议结果纳入当年生态环境目标绩效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双目标”考核,刚性运用于干部评先选优、职级晋升、提拔任用。 (二)部门联动,构建推进合力。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颁布实施《巴中市城乡污水处理条例》,与市住建、发改、财政等部门在全省率先联合印发《加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与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城乡住建、乡村振兴等部门有效衔接,统筹“千村示范工程”、农村厕所革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科学建立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面源污染、秸秆禁烧等“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今年,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厕污共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共同确定“厕污共治”示范村23个,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与农村“厕所革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运维,实行整体推进一体化实施。 (三)刚性问责,确保工作落地。为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出台《巴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不力约谈实施办法》,明确了项目推动不力等20项刚性问责情形。截至目前,先后对3个县区“千村示范工程”推动不力进行通报,对2个县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拨付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公开约谈。同时,市委、市政府组建了由市委二级巡视员为组长的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市级督查组5个,常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等重点生态环境工作暗访督导,定期通报、不定期约谈检视,持续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 (四)传播理念,创新宣传模式。2020年6月,巴中市在全省创新开播《生态巴中》电视专题栏目,聚焦农村环境整治、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生态热点设立5大板块,曝光正反典型,累计播报节目95期,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节目达到10期;在《巴中日报》每周推出生态栏目专版,在市电视台常态开办“市长在线访谈—直通生态环保”,回应群众环境关切。巴中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做法先后2次在生态环境部视频推进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巴中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被评为2021年“巴中市十大为民解难事项”。 三、重探索创新,在“机制”上求突破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试点示范、创新推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崭新而又极具挑战性的实践,健全机制,统筹推进是根本。 (三)在工作推动上,坚持示范引领,强化督导。深入调研,注重典型示范,坚持实行以点带面,全域推进,避免了 “遍地开花”。依据地势地貌、人口聚居度、交通区位和产业布局等条件,科学确定并成功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23个。不定期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相互学习借鉴,总结推广经验。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实事工程,持续抓在手上,先后4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推动、资金拨付等具体问题,何平书记、鹏凌市长等市领导不定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督导调研。联合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等部门,常态开展督导检查,既强监督、更重服务,主动帮扶县区、乡镇开展项目前期服务、指导选择治理工艺和跟进绩效评估。 |
为盘活利用好闲置低效资产资源,充分发挥资产资源效益,根据市财政局《关于推进闲置低效资产资源[详细]
在四川通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二楼,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刺绣的芬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