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巴中市务实推进结构、工程、监管减排,截至2022年底,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2358.04吨、氨氮248.93吨、氮氧化物1066吨、挥发性有机物203吨,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21年23.5:27.9:48.6优化至25.1:25.7:49.2,年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10个国、省考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2022年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重源头控制,抓实结构减排。严格环境准入,先后否决废旧轮胎热裂解等6个“两高一低”项目落户巴中。稳步推动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建成投运光伏、LNG生产等项目5个,总投资17.12亿元。储备风电项目1个,计划装机规模340万千瓦。大力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替代工程,2家企业纳入全省2023年电能替代项目改造目录。强化行业整治,坚决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整合砖瓦窑企业6家,拆除关闭四川南威水泥有限公司,产业结构实现调整升级;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切实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06辆,新能源出租车117辆,公共交通机械化出行分担率达5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4.7%。 抓机制建设,强化监管减排。坚持“批项目核总量”,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核发排污许可证364家,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先后与广元等9个市州签定《嘉陵江流域第二轮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1年以来,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6件,36件完成生态修复,赔偿资金2万余元。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近2年来,先后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48件,处罚款960万元,适用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配套办法5件。 |
为盘活利用好闲置低效资产资源,充分发挥资产资源效益,根据市财政局《关于推进闲置低效资产资源[详细]
在四川通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二楼,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刺绣的芬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