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村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又无法离乡、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兴文街道合理安排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增收,长效巩固脱贫成效。 “每月能领到公益性岗位‘村道路保洁’工资500元,再加上售出的农副产品,一年下来有万余元收入,足以改善我家里的生活条件,还能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所以我每天早早就扛着扫帚“上岗”,干起活来也格外用心用力。”家住观音桥村脱贫户王秀琼笑着说道。 贫困户苟在德 ,属“残疾(侏儒)”人员,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直靠拿低保和一些扶贫政策补助生活。街道办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苟在德的实际情况后,主动上门与其沟通,在交谈中得知他符合条件并有就业愿望,然后结合岗位设置等具体情况把他安排到了村上道路保洁的公益性岗位上,每月增收500元,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兴文街道办事处制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公益岗位安置实施办法,设置劳动保障信息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因户制宜、精准施策,让脱贫户摇身一变成了“工薪族”,既解决了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又让农村的卫生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了“摘穷帽”与“乡村振兴”双赢。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成为推动区[详细]
“五一”假期就要来了免票、半价、各类缤纷活动......让人眼花缭乱你想好去哪里玩了吗?别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