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游子的深情凝望 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中,我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思念起远方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四川通江。作为一名漂泊在外的游子,故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个变化都紧紧牵动着我的心。 近日,在四川通江公众号上看到的一篇推文,让我的内心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浙川‘好声音’”,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无限的深意。通江,这片中华苏维埃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老区的核心地带,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而这一切的变化,值得每一个通江儿女奔走相告。 通江:红色基因的摇篮 通江,地处大巴山腹地,这里山清水秀,却也曾历经战火的洗礼。回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通江成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最终抵达通江。从此,通江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广大贫苦农民翻身做了主人。通江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当时通江仅有23万人,却有5万多人参加红军,其中牺牲的烈士就达1万多人。这些英雄儿女们,怀揣着对革命的坚定信仰,踏上了血与火的征程。 在通江,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革命先辈们的足迹。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众多红色遗迹,宛如一部部无声的史书,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这些旧址,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听到他们激昂的口号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是通江红色文化的生动见证。 “唱响红云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8月27日晚,“大美中国 红色通江”“唱响红云崖”爱国主义歌曲展演活动在通江花月夜精彩上演。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文艺演出,更是一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对通江革命历史的深情缅怀。 当夜幕降临,通江花月夜被璀璨的灯光点亮。舞台上,来自浙江、四川两省的多支队伍齐聚一堂,他们带着各自的热情与风采,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舞台上的灯光与静谧的夜色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激情的氛围。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来自浙江、四川两省20余家馆的文艺工作者们以及通江本地的优秀文艺骨干们同台演出,用经典旋律,带人们重温峥嵘岁月,用歌声唱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血脉。 当夜色轻柔地洒在通江花月夜的舞台之上,灯光璀璨如星,一场承载着红色记忆与时代豪情的音乐盛宴缓缓拉开了帷幕。资阳市文化馆的演出在激昂的《百岁青春》中震撼开场,那磅礴的旋律似滚滚春雷,瞬间唤醒了现场每一位观众内心深处对红色岁月的炽热情感。 歌声如同一支锐利的 在这歌声的感召下,人们的思绪飘回到往昔峥嵘岁月。眼前浮现出革命先辈们坚定的身影,他们身着粗布麻衣,眼神中透露出无畏的光芒。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却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勇前行。他们翻山越岭,不畏荆棘;他们浴血奋战,不惧牺牲。那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那是一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辉煌历史。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先辈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屈不挠的精神,什么是为了理想和信念而拼搏的勇气。 一曲终了,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而演出的精彩才刚刚开始。紧接着,广元市文化馆带来的《菖溪河恋歌》悠扬奏响。那婉转的旋律,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轻柔地缠绕在通江的山水之间。歌声中,菖溪河的潺潺流水、两岸的青山翠柏、朴实善良的乡亲们一一浮现。它像是一位深情的诗人,用优美的文字描绘着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宁静;它又像是一位忠诚的守护者,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革命故事,那些为了自由和正义而奋斗的先辈们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随后,巴中市文化馆的演员们深情演绎《天下乡亲》。“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到战场上……”质朴而深情的歌词,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每一位观众的心田。演员们用他们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演唱,将革命先辈与人民群众之间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歌声,是对人民无私奉献的赞美,是对革命先辈英勇牺牲的缅怀,更是对那段伟大历史的深情致敬。 一首首经典红色歌曲依次登台,文艺工作者们宛如一群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用他们深情的演唱,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展现得入木三分。他们的歌声穿越时空,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温度,让每一位观众都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接受着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洗礼。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和对先辈们的敬仰,他们用歌声传承着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在演出过程中,舞台上的大屏幕不时播放着通江的红色历史影像资料,让观众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通江的革命历程。看到那些珍贵的历史画面,许多观众不禁热泪盈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激动地说:“这些歌曲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革命岁月,想起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牺牲的战友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而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场演出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位学生观众说:“通过这次演出,我更加了解了通江的革命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浙川携手:红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此次“唱响红云崖”活动,不仅是通江本地红色文化的展示,更是浙川两地红色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契机。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而四川通江,作为川陕革命老区的核心地带,同样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浙川两地的文艺工作者们携手合作,将各自的红色文化特色融入到演出中。浙江的文艺团队带来了具有江南特色的红色歌曲,而四川通江的文艺骨干们则用原汁原味的巴山民歌,展现了通江人民的革命情怀。这种跨地域的文化交流,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红色文化的魅力,也促进了两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活动期间,浙川两地还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交流活动。双方就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浙江的文化专家们为通江的红色文化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而通江也向浙江学习了先进的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经验。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浙川两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和利用,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江:新时代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通江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经济发展方面,通江充分利用自身的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空山战役遗址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同时,通江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了茶叶、银耳、核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这些农产品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成为了通江的一张张特色名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江加大了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投入,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今,通江的交通更加便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社会事业方面,通江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新建了一批学校和医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通江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通江人民的艰苦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通江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实现通江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红色文化:通江发展的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是通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通江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通江的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始终贯穿其中,激励着通江人民不断前进。 红色文化培养了通江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通江人民。如今,通江人民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通江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红色文化也为通江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通江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通江的红色历史和文化。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通江的红色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同时,红色文化还促进了通江的文化创新。通江的文艺工作者们以红色文化为素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歌曲、舞蹈、戏剧等。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通江的文化内涵,也为通江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通江的美好明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对革命老区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通江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未来,通江将继续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通江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同时,还将加强红色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融合,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通江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同时,还将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社会事业方面,通江将继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作为一名通江游子,我深知通江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通江儿女的努力。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通江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通江,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奏响更加壮丽的乐章,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通江,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红色,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通江儿女奋斗向上的不屈精神。 |
开篇:游子的深情凝望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中,我常常会在夜深人静时,思念起远方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详细]
8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表彰20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