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青少年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守护学生财产安全与身心健康,9月1日,平昌县人民政府“131”机制办在学校大会议室开展“开学反诈第一课”主题宣讲活动。全校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活动伊始,平昌县人民政府“131”机制办民警以“青春无诈,平安同行”为核心,结合PPT演示与真实案例,直观呈现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民警重点通报2025年以来平昌县涉校诈骗关键数据:全县累计发生152起电信诈骗案件,造成929.43万元损失,其中37名学生被骗58.3万元,最小受害者仅8岁。触目惊心的数字,让在场师生深刻意识到,诈骗风险已渗透校园、近在咫尺。 宣讲中,民警针对学生群体高发的7类诈骗手法展开精准解读。围绕“冒充公检法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兼职刷单‘先返利后套牢’”“游戏装备赠送诱导扫码盗号”“客服谎称‘关闭服务’远程操控盗刷”“网上招嫖(约炮交友)设套充值”“手机NFC功能被利用盗刷”“航班取消‘退改签’诈骗”等典型骗局,民警结合县域内近期真实案例,逐一拆解诈骗分子的话术陷阱、操作流程与迷惑手段,让学生清晰识破骗局本质。 针对学生易因“轻松赚钱”诱惑沦为诈骗“帮凶”的问题,民警重点聚焦“帮信罪”开展预警教育。通过剖析“手机口”拨打诈骗电话、出租出借“两卡”、群发诈骗短信、出售微信号等学生常见违法行为,结合平昌县内学生参与此类活动被刑事拘留、行政处罚的案例,明确告知学生:此类行为不仅会导致电话卡封停、账户冻结,更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留下案底后,会直接影响考公、入伍资格,甚至牵连下一代政审,彻底打破学生“小打小闹不违法”的错误认知。 为让防范知识更易掌握、便于实操,民警现场教授“诈骗识别公式”——不能准确识别身份+电话/短信/网络等非接触沟通+编造理由/虚假承诺的诈骗话术+要求转账/取现=诈骗,引导学生对照公式快速判断风险。同时,带领师生共同学习“十个凡是”反诈口诀与“五不要”防范准则,强调“凡是网上提‘钱’、索要验证码、要求下载不明APP的,一律不信不做”。此外,民警还手把手指导师生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演示开启来电预警、风险查询、在线举报等核心功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这一“反诈利器”。 活动尾声,平昌县人民政府“131”机制办联合学校发起“反诈小卫士”倡议,鼓励学生将所学反诈知识传递给父母及亲属,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守护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继平表示,将把反诈教育纳入常态化校园安全管理,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持续强化宣传,与反诈部门、家长携手构建“家校警”联动反诈体系,凝聚全方位防护合力。 通过“数据+案例+实操”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与防范意识。下一步,平昌县响滩中学将以此次宣讲为契机,把反诈教育纳入校园安全常态化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定制差异化学习内容,如为低年级学生设计反诈动画、趣味问答,为高年级学生开展案例研讨、法律知识讲座,通过分层教育切实提升每类学生的防骗能力,全力守护校园安全,为“平昌无诈”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
8月10日至31日,市市场监管局与市质检中心联合组织调研组赴各县区,开展淫羊藿种植资源摸底调查[详细]
为切实提升青少年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守护学生财产安全与身心健康,9月1日,平昌县人民政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