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弥漫的八月,巴中市涌现出许多令人动容的无偿献血事迹。一颗颗爱心汇聚成暖流,一袋袋热血延续着生命。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善举,构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长城,展现了巴中人的大爱情怀。 特殊血型的守护者从不缺席。Rh阴性血因其稀有,俗称为“熊猫血”。在得知临床急需的消息后,爱心人士王先生第一时间放下工作,专程赶来献血。通江新区医院外科医生杨永平也利用午休时间赶到献血屋,完成了他的第9次献血,累计献血量已达3600毫升。他们以“热血熊猫侠”的身份挺身而出,为危难中的患者点亮希望,彰显了稀有血型群体在关键时刻的奉献与担当。 讲台之上传道授业,献血车前热忱奉献。通江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雷升志已献血20次,总量7800毫升。他不仅身体力行,更积极宣传献血知识,成功带动十余名同事加入献血队伍,让爱心如涟漪般扩散、延续。 八年热血路,初心未曾改。平昌县卫生健康局的秦晴熟练地填写着献血登记表,这是他第8次献血,累计3000毫升。在卫生健康系统工作的经历,让他更深知血液的珍贵——每一袋血都可能维系一个家庭的完整。他用实际行动,写下了卫健人的使命与担当。 少年远行,心系故土。即将奔赴北大求学的李明同学,在开学前特意来到献血屋。了解到家乡临床用血紧张,他毫不犹豫挽袖相助。他表示,未来寒暑假返乡,还会继续参与献血,用热忱回报家乡。青春灼灼,热血滚烫,这是一个少年最动人的告别与誓言。 偶然的相遇,一生的约定。邓光耀原本只是路过,却因一次驻足,献出了人生的第一袋血,并决定持续参加无偿献血。从犹豫到坚定,这是由0到1的突破,是一次爱心之旅的启程,也是一个普通人成为英雄的瞬间。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4000毫升热血的魅力。永安卫生院院长助理龚科,一名始终奔走在路上的热血先锋。他已献血4000毫升,但他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他的爱心举动带动了整个卫生院,让奉献成为风尚,让爱心成为传统。 他是父亲,是孩子人生中最温暖的教科书。带着孩子做开学体检的朱学俊,在等待间隙注意到了献血车。他决定用行动给孩子上一堂无声却深刻的教育课。孩子安静地陪在父亲身边,睁大双眼注视父亲整个献血过程,那一刻,善良与勇气已悄然在孩子的心里生根。 三次挽袖,捐献热血。刚为妻子办完出院手续的张美观,临走时再次被献血车吸引。这已是他第三次献血,前两次同样是在陪伴家人就医时完成。妻子住院期间,他亲眼见到许多患者急需用血的情景,这让他深切体会到了血液的珍贵,也让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臂——他要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十六年献血22次、8800毫升。杨洪波是血站熟悉的“老面孔”了,十六年来他始终坚守这份爱心之约,自2009年首次献血至今,已献血22次共8800毫升。每一张献血证,不仅记录着爱的刻度,更见证了一位普通市民十六年如一日的执着。他是无偿献血队伍中当之无愧的榜样。 白衣之下,热血奔流;党徽之下,初心闪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市中医医院输血科主任王丽常年坚持献血,更将无偿献血融入党建教育,积极动员身边同事参与。她联合本院骨伤科、超声科、检验病理科等多个党支部开展团体献血,带动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加入热血行列。 时刻准备、率先垂范的血站人。邓芳11次的热忱奉献、陈小平15次的执着坚守、陈仕霖19次的爱心接力和肖海川21次的自我超越……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懂得血液的珍贵与紧缺。正因为见证过太多急需用血的焦灼与得救后的欣慰,血站人始终率先垂范、时刻准备,为生命助力、为希望护航。 还有更多爱心瞬间没有被记录,保障临床用血需求的背后是无数次默默无闻的爱心奉献。 这个八月,巴中市共有1888位爱心市民成功献血,献血总量超过65.4万毫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温度的生命故事,是勇气与善意的交融,也是一座城市文明与爱的缩影。 感谢所有献血者的无私付出,您们的热血是他人重获新生的希望。我们再次呼吁更多健康适龄市民加入无偿献血行列,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让我们共同守护生命,为希望续航。(马艺心) |
为积极响应2025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号召,9月11日,平昌县卫生健康局、平昌县疾病预防[详细]
金风送爽迎佳节,桃李芬芳话耕耘。9月9日,巴中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教育成果分享会隆重举行。本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