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秦巴大地,盛会启幕。10月24日,通江县石牛嘴广场彩旗猎猎、人气蒸腾,第五届秦巴山区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暨“贡耳飘香 乐购通江”主题消费季活动在此盛大开幕。这场为期3天的绿色农业盛宴,不仅吸引了秦巴山片区、浙川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城市等8省(市)32个成员方齐聚,更汇聚了国际使领馆、商协会及客商代表的目光,以“绿色”为笔、“合作”为墨,书写秦巴山区农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5+8+N”展台:解锁秦巴绿色宝藏的“全景窗口” 作为秦巴山区农林产业交流合作的核心平台,本届农洽会以“推动产业升级、深化开放合作、促进文旅融合”为核心,创新采用“5+8+N”模式搭建展示矩阵,让区域绿色发展成果可看、可品、可购。 5个特装展位率先拉开“亮点序幕”:巴中市形象展示区尽显区域农业底蕴,通江县特色农产品区将“中国银耳之乡”的生态魅力具象化,浙江金华市协作成果区见证东西部帮扶的“金通情谊”,省内对口帮扶城市风采区展现兄弟城市携手共进的力量,山地农业机械展示区则用现代化装备勾勒农业未来图景。而8个特色展区的120个标准展位,更是成为“秦巴好物”的集中秀场——巴中各县(区)的优质农林产品齐齐亮相,秦巴成员单位的特色展品与美食佳作同台竞技,引得参观者频频驻足。此外,“通江花月夜”区域开放的N个展位,为重点企业和特色美食商户开辟专属空间,让展会从“展品展示”延伸至“体验消费”,进一步激活现场活力。 多元活动:让绿色产业“谈得出合作,聚得起人气” 开幕式的余温尚未褪去,系列配套活动已同步点燃农洽会的“火热氛围”。在“巴食巴适”美食品鉴区,通江银耳羹的清甜、青峪猪肉制品的醇香交织弥漫,工作人员现场冲泡、烹饪,让参观者在味蕾体验中读懂秦巴食材的品质;绿色农林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各地客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农业技术转化、品牌联合打造等议题深入磋商,不时有合作意向初步达成,让“展会平台”真正成为“合作桥梁”;山地农业机械展演现场,无人机耕作设备灵活穿梭、小型山地收割机高效作业,直观展现秦巴山区农业从“人力为主”向“机械赋能”的转型突破,引得不少农户上前咨询设备性能与应用场景。 作为本届农洽会的主宾市,浙江金华市的专属展馆格外引人注目。馆内集中展示了浙川协作以来,两地在农产品加工技术共享、特色品牌共建、产销渠道互通等方面的成果,从金华火腿与通江银耳的“跨界联名”,到电商平台上的“通江好物金华专区”,一个个合作案例生动诠释了“东西部协作”的深层价值。“通过农洽会,我们不仅能把金华的农业经验带到通江,更能把通江的优质产品推向浙江市场,实现双向共赢。”金华市参展代表吴先生的话,道出了跨区域合作的核心意义。 而在通江展区,参展企业代表陈经理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通江作为‘中国银耳之乡’,这次带来了价值87.82亿元的银耳系列产品、品牌价值6.86亿元的青峪猪肉制品,还有羊肚菌深加工产品等3000余种农林商品。农洽会就像一个‘放大器’,让我们的特色产品能被更多人看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据悉,活动期间还将举办秦巴产业推介会、特色商品选品会等活动,为参展方提供从展示、交流到交易、合作的全链条服务,持续释放展会红利。 长效赋能:从“盛会相聚”到“长久共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从第一届到第五届,秦巴农洽会早已超越“展会”本身的意义,成为推动秦巴山区农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本届盛会的举办,不仅为区域内优质农林产品搭建了“产销对接”的便捷通道,更通过东西部协作、区域联动等机制,加速技术、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向秦巴山区集聚,让“绿色资源”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产业强县”的跨越之路越走越宽。 正如现场一位农业领域嘉宾所言:“秦巴山区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绿色。农洽会的持续举办,就像为这片土地插上了‘合作’与‘创新’的翅膀,让好产品卖得出、卖得好,让好产业活得下、长得大。”未来,相信随着秦巴农洽会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必将有更多绿色机遇在这里孕育,更多合作成果在这里落地,推动秦巴山区农林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
海拔三千六百米的稻城,十月寒风已至,法治暖流却在高原大地涌动。2025年10月19日至22日,四川同[详细]
巴中市202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含艺术体育类专业统考)报名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