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创新易地搬迁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运行管护、配套建设、后续扶持等机制,夯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升人居环境。在安置点开展全覆盖短板弱项排查,因点因户施策制定分年实施计划,挂牌督战推进落实。全市新建和改扩建硬化道路104.9公里、供排水管网16.6公里、电线网线61.2公里;新建活动广场、停车场等11处2270平方米、红白理事堂39个2930平方米。 提升产业后劲。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新建及改造产业园区道路79.1公里、供排水渠50.6公里。培育壮大银耳、金银花、芦笋、青花椒、巴药和黄羊、土猪、土鸡等传统种养殖业,发展产业项目113个、种养业大户221户,在安置点配建养殖圈舍2500平方米,带动搬迁劳动力13956人就业,人均增收4624元。 提升保障能力。整合涉农资金、吸收社会资本入股,多渠道筹资12979万元,提升资金保障能力。技术培训脱贫劳动力18200余人次,引导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到产业园区、公益岗位等就业达80%以上,提升就业保障能力。探索党建引领,回引优秀农民工23名,培训村党支部书记265名,2022年在安置点新建基层党组织5个,在搬迁人口中新发展党员17名,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177个,提升治理保障能力。 |
为盘活利用好闲置低效资产资源,充分发挥资产资源效益,根据市财政局《关于推进闲置低效资产资源[详细]
在四川通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二楼,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刺绣的芬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