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红色天平·法润镇街”巴中法院“一镇(街)一法官”司法服务跑团工作部署会在巴中中院召开。市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杜江,副院长许雪梅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推动责任落实,切实培优司法服务水平,助推为民司法优质化,形成全市法院整体推进诉源治理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会议详细解读了《关于建立“一镇(街)一法官”司法服务跑团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的制定背景、重点工作及阶段性任务;各县(区)法院分管副院长就前期准备及落实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 就下一步工作,会议要求,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工作机制落地落实。镇街法官联系机制作为市中院本年度的党建书记项目“红色天平·法润镇街”,基层法院要严格将此项工作纳入本院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主动下沉、靠前指挥、跟踪督导,确保书记项目见实见效。要突出红色队伍融合,打造一支执行有力的镇街联系法官司法服务跑团党员先锋队;突出红色阵地融合,开展与联系镇街支部的结对共建,丰富完善红色阵地;突出红色精神融合,深植巴中红色基因,将司法服务转化成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务实举措。 二是要坚持主动作为,提升司法服务整体效能。联系法官要明确自己的“跑手”身份,变坐堂审案为能动司法,对联系乡镇主动对接、主动公开、主动参与,协助属地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理;要把握角色定位,立足本职,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做好基层政府的“法治参谋员”、基层群众的“法治宣传员”、解纷力量的“解纷指导员”、当事人的“纠纷劝导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司法为民初心,对属地乡镇的矛盾纠纷突发领域要清楚、对解纷体系现状要熟知、对群众所需所想要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三是要深化品牌建设,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要在做精做优“大寨巡回法庭”“易芳进心理调解室”等品牌的基础上,创新推动镇街法官司法服务跑团工作开展,扩大品牌集成效应;要树立品牌思维,有针对性地培育和打造重点联系乡镇或者重点领域,推动工作取得实效;要坚持系统宣传思维,做到有谋划、有步骤、按阶段持续推进宣传,形成宣传效应闭环。 市中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部门负责人、干警,各基层法院分管副院长、相关庭室负责人及镇街联系法官代表参加会议。 “一镇(街)一法官”司法服务跑团工作主要包含六方面内容 1.建立乡镇全覆盖联系法官名册。以“法官+乡镇”定点联系形式实现辖区镇街全覆盖。同步在法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镇街公示栏、诉讼服务站点、两所一庭等特定地点公示联系法官信息及联系方式。 2.参与矛盾纠纷全流程预防调处。根据镇街委托和实际情况,开展释法明理、参与重大案件、群体性纠纷、突发性事件调处工作、及时向镇街提出建议。 3.延伸全方位诉讼服务触角。依托现有的诉讼服务站点、各类法官工作室,对有诉讼需求的困难群众,提供相关诉讼服务,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 4.广泛进行多点位巡回审理。进一步强化认识,加强宣传和推广,对确需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的,可采取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当庭宣判等方式进行多点位的巡回审理。 5.大力开展多层次综合治理。对镇街、村社干部、人民调解员或综治网格员进行培训,定期向镇街党委、政府推送当地涉案情况,为镇街社会治理提供风险提示和法律参考,统筹推进民营经济司法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工作。 6.积极开展多样化普法宣传。联系法官定期向基层群众发放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类典型案例,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开展法治宣讲。 截止目前,全市5家基层法院已全部建立“一镇(街)一法官”司法服务跑团工作机制,共计为全市137个乡、镇、街道选配121名联系法官,实现了全市镇街全覆盖。 |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订为法律实务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详细]
5月15日,巴中市新联会民营和外资企业分会在巴州区隆重举办“强根基促合力 新联你我共话未来”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