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中市对外宣传服务中心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嘉陵十卷》采风手记·南江古道

2025-11-11 11:17|编辑: xbbzw| 查看: 7|

放大 缩小
简介:次日晨,在巴中城区搭组合出租车,经巴汉高速公路至南江县城,全程60公里,车费35元。10点赶到县文联,见到佘主席、何副主席。经佘主席联系派车,何副主席陪同前往关坝镇玉泉村,考察渠江巴河源。原设想独自前往,实 ...

次日晨,在巴中城区搭组合出租车,经巴汉高速公路至南江县城,全程60公里,车费35元。

10点赶到县文联,见到佘主席、何副主席。经佘主席联系派车,何副主席陪同前往关坝镇玉泉村,考察渠江巴河源。

原设想独自前往,实际情况则是路远、道阻。该地属光雾山大坝景区,尚未开放。景区原有林场巡查公路,既窄且有多处危岩落石区,除上级视察及工程事务车外,不允许游客及乡民的车进入。多亏县里关照,否则连进去都难。

南江汪瞎子沟巴河源

先至关坝镇,午餐后由镇何书记、玉泉村李主任带领前往汪瞎子沟。一路往上,约12公里,心想若靠步行我恐怕走不拢那里。到汪瞎子沟一溪流处,李主任告知即巴河源头。最初的水源为山涧岩间石缝渗出,流至汪瞎子沟成为溪流。看到那股清泉从山谷流出来,我录下一段视频存证,到了渠江源。

我掏出手机,向李主任展示宁强古汉源、凤县嘉陵源的照片,建议他们也立一块“渠江源头”碑。李很兴奋,说村里立石碑没有问题。文联何副主席、关坝何书记也赞同立碑,确定“渠江源头”,为以后的景区建设先做铺垫。

进入景区后两次碰到野猪。车上行时,遇到一头成年野猪,身躯很大,站在路边一点不怕人。李主任告诫众人不要下车,不要开窗,担心野猪伤人。可惜没能拍下照片。下行时遇到一群散养的猪崽。其中一只毛色为黄褐色,明显区别于其他猪崽。李主任说那是野猪与家猪杂交所生。乡民把母猪赶进山林散养,吸引野猪加入,生下一半野猪血统的猪崽,以改良品种。这种杂交猪肉质好、脂肪少、瘦肉多、味道鲜美,售价是普通猪肉好几倍。

南江林下经济中的野猪崽

关坝何书记说,这也是“林下经济”之一种。关坝全镇人口6千多,土地300平方公里。全镇可耕地少,但森林多,除村民自有林地外,靠近村子的国有森林也允许村民放养牲畜。村民做林下经济,猪、牛、羊、鸡、鸭、鹅等都可以野外放养。林下经济还包括养蜂,割漆,采药材、蘑菇等。一贫困户靠采药材、蘑菇,一年挣二三万,因此脱贫。2020年关坝村已经全部脱贫,最远一户贫困户就在大坝景区大门外,户主有腿疾,蘑菇季节也上山采菇,一个月卖了4000多元。

为我们开车的刘司机是个年轻人,为县人大机关开车,这次临时借给文联,助我进山考察。刘司机证实,林区野生动物种类很多,曾亲眼看见黑熊走到公路上来。黑熊个头较小,胸前有“V”字形白毛。黑熊也怕人,很谨慎,不会主动攻击人。还曾看见一只豹子,但不是活体,被铁夹夹住一条腿,是被饿死的。林区最多的是麂子,几乎常能看见。特别在冬天,树叶掉了,麂子藏不住,因为不会冬眠,必须出来找食。曾看见一只麂子跳跃溪涧失败,撞上岩石后跌落溪水出不来。入冬之前麂子吃得很胖,跳跃能力减弱,它却不自知,本来可以轻松跳过的溪涧却失败了。

刘司机讲故事风趣并具哲学意义。便想到清道光《南江县志》收录的卫道凝文章《南江山川道里记》,其记载:“夫南江地僻而多山,山多则叠嶂层峦,记不胜记;地僻则贤踪杳至,传之无传。”理解了南江之难(南江古名难江)。

再次日,上午随文联何副主席参观南江县博物馆。馆藏实物不多,但图片与文字介绍可以清晰看到南江历史。特别注意到红四方面军独立师师长任炜璋的遗物与故事(在肃反扩大化中被杀,后平反追认为烈士),留下甚多遥想空间。

继续乘坐刘司机开的车,去沙河镇王坪村红光社寻访古米仓道。刘司机对这一带十分熟悉,先带去南江河(巴河)二洞桥遗址。明清官府在此设关收税,有古代刻字。

南江沙河镇米仓道古石桥

红光社主任带我们找到一段保存完整的米仓道,全长约两公里,还有座清代石拱桥,跨越一条河。石桥名乐善桥,由巨大的条石砌成,全长约30米,横宽约10米。桥两边分别雕有石龙、石狮各一头。因公路建成,古道现已废弃,无人行走,杂草丛生,桥身原有刻字被掩蔽无法看到。

此桥下游约50米处,还有一座桥,规模小些,更接近水面,已毁。村主任介绍说,那桥有故事:从前这古道是南江通往汉中和巴中的大路,桥下河水冬小夏大,秋冬春三季可踩着跳蹬石过河,夏天则需看天过河。一天下大雨,河水涨上来,跳蹬石只够一只脚踩踏。有两个“背二哥”背着重物,埋着头从两岸对向过河,到河中相遇,两人互不相让,僵持很久,结果洪水到来,两人皆淹死。新任县令得知此事,发动乡民捐款修桥,并题名“忍让桥”。至今在岸边岩上还能看见两个石刻大字——“忍让”,为南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江米仓道清代石刻“忍让”

古道另有一横岩空龛,原供菩萨像,相传后来飞走。一农夫行善事,得菩萨托梦,称此地有金子,他可自行寻找。但埋金点在哪里却不知道,菩萨只说了“上七丈,下七丈”。农夫猜到其所在位置就是菩萨像这里,遂移开石像,果得金子无数,从此更捐款行善做好事。

此段古道遗迹甚多,如石碑、石壁之类,多有刻字,最早为明万历年刻。在古道上来回攀爬,衣服汗湿两层。南江两天,行程艰苦,而价值超高。(文、图/阿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推荐阅读

客服中心

返回顶部